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4-25 10:46:04
【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

【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课题是《走近老师》,我将从说学情、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走近老师》一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一、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等原因,学生一面具有向师性,一面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困境:

1.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对老师的权威产生“质疑”。

2.“恋旧”情绪。七年级学生刚刚离开朝夕相伴的小学老师,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和适应“新教师”,难免感到陌生,不敢与老师亲近。

3.心智尚不成熟,不能理性看待不同风格老师。

4.教学调整,教师调整对学生的影响。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教材,分别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在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和第二单元《友谊天空》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老师交往、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本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二)教学目标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是“教什么”问题。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2)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2)自主探究、创新、协作能力:敢说、敢想、敢评、善合作、勇探究。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2)知道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4.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必要依据: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哪些可以自己学,哪些需要老师教)——教学有的放矢。

2.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3.已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的必要条件)。

4.可能的认知误区,不正确的价值观表现(教学的目的)。

二是,教学目标确立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致:

1.道德与法治课,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2.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尊敬老师,责任担当。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重点: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2.教学难点: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直观演示法:图片、音频、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2.情境教学法: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体验提升。

3.案例分析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明辨是非,培养理性精神。

(二)学法:

1.合作探究法:在探究材料的基础上,以自主、合作多形式,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以及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2.体验法、感情交流法: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和交流,使学生认同观点,从而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合一。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巩固应用——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五个环节,达到实现三维整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图片、趣味链接导入。导入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不为了导入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图片——春蚕、园丁、人梯、蜡烛。提出问题:它们被用来比喻谁?(学生观看图画,讨论与交流画面内容,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趣味链接:“师”前面为什么加“老”呢?(引出中华民族尊师的传统)

——有两种释义:一是表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词”。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二)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了解教师职业

活动一:感知不易:录制、播放《老师的一天》,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视频内容为:上课、备课、批阅作业、辅导学生、管理班级、培训学习等。

观看视频后,设置问题,组织讨论。

1. 谈一谈,你的感受?(观看视频后谈感受,自主展示表达)

2.说一说,教师的工作包含哪些内容?尝试概括教师 的职业特点(合作研究)。

3.你觉得合格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出示的问题。)

(设计意图:1.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学素材选择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视频,引导学生去观察教师生活,感知教师职业生活;2.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要求,认识到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元性和工作时间的多面性。3.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了解老师到理解老师的不易。统一三维目标。)

活动二:情感升华

请你给他们的微信“朋友圈”评论?

准备教学素材

教师微信学生的生活记录,四条朋友圈

回复评论,敢于分享。活动体悟,情感升华。

素养是个体与情境在长期互动中逐渐生成的。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统一,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价值的提升。

【环节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活动三:课堂调查“我喜欢的老师”

引导学生形成调查结论:

1.老师有不同风格

2.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也有不同

合作探究问题:

1.为什么不同老师风格不同?< ……此处隐藏9868个字……人民,心忧国家,这份深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足以让人泣下。

本诗感情之深厚丰富已让人感喟不已,而四联又皆对仗工稳,(出示课件三)明代擅长音律的诗论家胡应麟称赞本诗为:“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许印芳《律髓辑要》中又做了如下评价:“七言律八句皆对,首句仍复用韵,初唐人已创此格,至老杜始为精密耳。”也难怪它以“律细”而冠绝古今。

(出示课件四)

针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还有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要求: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并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我设计了如下三维目标:(出示课件五)

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能力目标(重点):1、培养颂读诗歌的能力。

2、赏析情景交融,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情感目标(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启迪爱国主义情怀。

其中,能力目标是教学重点,情感目标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是最适于吟诵的。本课主要釆用吟诵法和引导点拨法进行教学;学生则在吟诵和联想描摹中体味理解。

三、说教学设计

本课釆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1、导入新课:因课前已印发了资料《杜甫的一生》《杜甫诗歌名句集》,并布置了预习,用猜猜出他是谁的课件导入,既可以对杜甫多一层理性认识,又可以把学生的目光、思想集中在杜甫身上,为下一步的漫谈作者作品做铺垫。

2、漫谈作者作品:这一环节釆用漫谈的方式完成了知识目标,并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3、指导诵读理解,走入诗境:这一环节从整体感知到逐联解读入境,从理解到想像描摹,从诵读到体味吟咏,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教给学生四则读诗之法,即知人论世,披词入情,想像入境,感受韵律。同时,指导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理解“意境”“沉郁顿挫”“情景交融”等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釆用吟诵法和引导点拨法,以突破教学重点。

4、课堂拓展: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要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教育,首先应育人,其次才在育才。杜甫崇高的人格,深广的忧思,豁达的心胸,无不可以启开我们的思想之门,情感之闸,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思想的沉淀,情感的升华,艺术的完臻。因此,我选取了他的晚年作品《江汉》,要求学生诵读想像,描摹杜甫的形象,并寄一语给杜甫,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如此,便把学生对杜甫的理解、崇拜等感情内化为自己思想情感的一次累加,潜移默化中启迪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5、小结:这一环节主要对杜甫晚年创作特点作一总结,使学生形成一种整体认识,以便于学生能站在更高的视角自读杜甫的诗作。最后以深情的配乐背诵做结,学生可在音乐和文学的双重美感中得以情感的陶冶,也是一次艺术修养得以提升的机会。

6、作业:为杜甫写一二百字的小传。这既是一次小练笔,又是一次资料、思想、情感的整理,可以说是对本课的一种课外延伸。

四、总结:诗歌是灵魂的声音,是优美的旋律,是人格的净地。有人说:“读诗可以使人巧慧。”我要说,读杜甫的诗,可以使人变得深沉、真诚。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等边三角形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是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知识后学习的,本课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特殊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更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探索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能力目标: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知识目标:

(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难点:(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和证明。

二、教法指导

根据“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知识。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让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学生在“观察——发现——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四个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在众多图形中认识等腰三角形,辨认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揭示课题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从实物抽象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用课件展示图形。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之处?—— 学生回答后自然引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问题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根据定义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内角的角度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

问题3 我们从边、角两方面描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那么我们要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从边、角如何判定?(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然后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问题4 你认为有一个角等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请把你的证明思路和同伴交流。(提出问题后,再次让学生合作交流, 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2,有一个角是60度,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例题解析;课外兴趣小组

(1) 由学生们分组相互探讨,共同研究此题 的已知、猜想结论部分,然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推理过程,教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请其它小组的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此题证明过程条理更加清晰,从而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练习(然后我又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设计了两道有关等边三角形推理的练习。目的是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进一步理解,并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生活中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并加以综合练,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实质是来源于生活并要服务于生活。

五 、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此环节我是先让学生归纳本节所学,再通过图框的形式小结等边三角形和前阶段所学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精选】说课稿汇编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