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04-20 23:05:58
【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下午好!(自我介绍略)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分式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探索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进一步体现了新课标中“情境引入——数学建模——解释、拓展与应用的模式”。分式的乘除法与分数的乘除法类似,所以可通过类比,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分式运算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式和整式,也就是分式的约分,要求学生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材地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与分数的约分、分数的乘除法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分式的混合运算作准备,为分式方程作铺垫。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能力目标:(1)、类比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探索分式的乘除运算法则。

(2)、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通过师生观察、归纳、猜想、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3)、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5、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我们事半功倍。新课程改革中,老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永恒的,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行为的主体。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评价学习。

三、说学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会很熟练的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上一章又学习的因式分解,本章学习的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等,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上的铺垫。

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

2、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1、类比学习,探索法则。(约3分钟)

让学生认真思考教材上提供的4个分数的乘除法的例子(2个乘法,2个除法)

复习: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抽一学生口答)

猜一猜:

(a、b、c、d表示整数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

类比: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a、b、c、d表示整式且在第一个式子中a、c不等于零,在第二个式子中a、c、d不等于零,a、c中含有字母)

活动目的:

让学生观察、计算、小组讨论交流,并与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类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教学效果: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学生明白字母代表数、代表式,这样很顺利的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则。

2、理解法则:(约2分钟)(1)文字叙述: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2)符号表述

×

=

;

÷

=

×

=

.

活动目的:

两种形式巩固对法则的理解。

教学效果:

理解法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应用:(约20分钟)

(1)牛刀小试

教材74页到76页的例1、做一做、例2.我准备把例1和例2先学习了。再学习做一做。

例1 计算

(1)

·

;

(2)

·

活动目的:

抓住学生刚学习了法则,跃跃欲试的学习激情,抽2名同学上黑板演算,其他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演算。老师巡查,予以辅导,反复提醒学生像分数乘法一样来学习分式乘法(即类比)。

教学效果:

有的学生可能没有注意把结果化为最简分式,要提醒注意,有的学生可能一边计算一边就分解因式进行约分(化简)了的,说明已经很好地与分数的乘法进行类比学习了(分数是分解因数),应该予以表扬,让全班学生认真学习、领会。讲评时还应该让学生理解一步的算理。

例2.计算:

(1)3xy2÷

;

(2)

÷

活动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类比的学习方法,分式的除法先转化为乘法。

教学效果:

因式分解在分式约分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算时,一般先分解因式,并在运算过程中约分,可以使运算简化。

(2)“西瓜问题”

活动目的:

能解决一些与分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有条理的进行表达。

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例题帮助学生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时和当分式的分子、分母中有多项式两种情况)

4、随堂练习。(约5分钟)

76页第一题,共3个小题。

教学效果:

在总结出分式乘除法的运算步骤后,大部分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但是还有些学生忘记运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形式,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分解因式的知识没掌握好,将会影响到分式的运算,所以有的学生有必要复习和巩固一下分解因式的知识。

5、数学理解(约5分钟)

教材77页的数学理解,学生很容易出现像小明那样的错误。但是也很容易找出错误的原因。

补充例3 计算(xy-x2)÷

教学效果:巩固分式乘除法法则,掌握分式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醒学生,负号要提到分式前面去。

6、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学生分组小结,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7、作业布置,凝固新知。(约2分钟)

教材77页到78页,习题3.1,1、2、4.并补充一题(分式乘除法混 ……此处隐藏12046个字……、背诵本词

2、让学生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的学习,结合词中的景分析词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用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说学法

一、 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学生能当堂背诵这首词。

二、 小组交流合作探讨,找出词中的景,并分析抒发的情感。学会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说教法

一、诵读感悟法。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词人的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词的情感美。

二、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中体会词人的愁情。

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词人前期和后期词的风格。。

二、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鉴赏诗歌

三、赏析

四、板书

1、板书按行文思路来安排。

2 、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背诵。

五、练习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

这篇童话故事除了童趣横生,扣人心弦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写作特点,它的情节发展与小骆驼的情感变化交织描写,相得益彰,更加耐人寻味。骆驼妈妈的话语含蓄有致,发生深思,是作者精当提炼而成,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①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③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重难点:本文文辞优美,富有情感、感悟、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讲述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鉴于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选择了以训练教学法同时结合比较法、讲述法、自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三、说学法

我始终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因此

1、我运用“两步法”突破重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我采用多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听录音、配乐、插图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在组织形式上变单一的老师讲授为自学质疑、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议一议、论一论等方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之后,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始终以训练贯穿全课。利用反馈教学法进行间接反馈,培养学生概括段意、主动思考、归纳的能力。

①层层训练,培养能力。

我是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的。首先我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看到这个题目,“我是谁?”“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是什么让“我”自豪?”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课题中的“我”是指小骆驼,小骆驼为自己的驼峰、肢掌、睫在沙漠里有着特殊用处而感到自豪。(板书:课题)然后请同学们默读第1自然段。

读第1自然段时(出示课文插图1),让抓住“难看”一词,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体验,读好“又大又厚”、“两层睫毛”“两个肉疙瘩”等关键词(边读边板书),接着体会小红马“喷着响鼻”说的话,此时要指导学生读出嘲笑之意。读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提出“别人这么嘲笑你,你会感觉怎么样呢?”可以想象小骆驼受到小红马奚落后心中的想法,理解“委屈”的意思,并抓住“疼爱”一词,体会骆驼妈妈决定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让小骆驼在亲身经历中悟出自己长成这样并不难看的想法,要读出温柔、关切的语气。(板书“委屈”)问题的答案就在第三、四自然段中,下面我们按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1、小骆驼跟妈妈去沙漠旅行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通过朗读启发学生一步步领会骆驼妈妈是怎样给小骆驼消除委屈。第三自然段通过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两次对话分别讲述了骆驼的脚掌和驼峰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了解骆驼的鼻孔和睫毛的作用。练习朗读时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沙漠特点的词句。读出它们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感觉,并结合积累的知识经验,说说对沙漠的了解,以此来体会大沙漠的恶劣环境。再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读出骆驼妈妈自豪和小骆驼“担心”的语句,体会“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很大,可以贮存养料,陷不进沙子和挡住风沙等,最后一个自然,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小骆驼经过沙漠旅行,悟出了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却是自己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本句中的“呀”和感叹号充分体现了小骆驼从“委屈”到“自豪”的兴奋之情,并通过朗读表现出小骆驼此时的内心感受。还可以让学生以自述的形式,帮助小骆驼具体说出驼峰、脚掌、睫毛的重要作用,以说促读、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树立审美观。

本文内容构筑在一个颇具意味的童话情节上,着重通过角色的对话来告诉学生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言由情生,以言传情,学生从中能受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教育。根据这一特点,可将课文改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同时加入学生创编的结局,即小骆驼和那匹小红马再次见面的情景。(出示插图2)

3、有条理讲述故事,指导复述。

分段学习完课文后,应回到整体,通过反复诵读,将读懂的各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哲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和小骆驼的情感变化历程复述故事。小骆驼的情感变化历程是:“挺委屈”—“担心”—“自豪”。复述时要鼓励学生多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最后讲一下“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还小红马他会怎样说,怎么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练讲故事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创对话。共同构思故事结局,在练习对话表演时,组织全班学生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五、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难看 有用

脚掌(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睫毛(两层) 挡住风沙

驼峰(肉疙瘩) 贮存养料

板书设计紧扣课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层次。抓住能表现中心的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好地把握全文。

《【精华】说课稿模板合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