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第八课《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朗读来熟悉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思考进一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启示。
两个班上下来,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顾与反思,整理如下:
1、意外的守信和失信。
意外之一:课前,当我们说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时,我把守信两个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接着出示课题了,我一边写课题,一边问学生,如果我的课题中用的是守信,应该怎么说?奇怪的是,两个班的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说我不能守信。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会拐弯呢?当我再追问我不能守信,还能成为朋友吗?很多孩子才反应过来,急着更正,应该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还有一个同学说我不能不守信。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会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关系。我想,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想好在说。
意外之二: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生活中别人放自己鸽子的事情。没想到站起来的两位同学都是说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当堂和对方表示歉意。这让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贞。小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而一旦经受教育,他们就完全不同了,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时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点故事,引导学生自审,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2、同样的小组合作,不同的效率。
两个班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完全一样的任务,因为布置要求时指令不同,效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个班,布置了请组长分配角色,准备朗读汇报的任务后,就请学生开始合作。可等我转了两圈,还有组因为分配不好角色而在争论,大大地浪费了时间,效率很低。
第二个班,我明确了要求,请组长在5秒钟内分配完角色,马上进入朗读。超过时间的小组将受到警告。读的过程中不熟的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次。读完一遍马上坐好示意。比一比哪个组准备的最好,最抓紧时间。这样一来,第一节课中的无效争论少了,各个小组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朗读中去,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教学环节能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能不能更有效,关键看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多说一句话,明确要求,节约的可能就是好几分钟时间,效率会更高。
3、扑空和解释,在生成中生成。
第一节课中,发现扑空的空,有的孩子读第一声,有的孩子读第四声。争论没有结果,我虽然也觉得是第一声,但不能肯定。于是,就请孩子查字典解决,弄清读第一声,课文里的意思是白跑一趟。
第一节课中根据孩子反应生成的扑空读音的矫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节课成了我的预设。我准备在学生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出。果然孩子读的时候又读了第四声,同时,解释一词也出现了问题,读成了平声。既然扑空的读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释也就不能放过了。矫正读音后,我生成了让学生以宋庆龄的身份向小珍解释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理清了课文发生的事情,而且体会了失信对小珍内心的伤害,进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
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能不能敏锐地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时实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这两节课反应出来的,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去寻找答案,比如如何让学生理清宋耀如的朋友是宋庆龄的伯伯;怎么让每个孩子都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向孩子介绍离他们实在太远的宋庆龄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会让学生更受益。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2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孟婷玉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教学时在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来理解体会:
(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教师在围绕连接语中的要求展开讨论时,也可以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在教学中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力争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让学生议,议出真情的源头;让学生品,品出文中的感情;让学生悟,悟出人生的滋味;让学生演,演出主人公的情感、性格。
借此契机,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从而引出:
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3、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4、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三字经》
5、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把传统文化适宜、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